净业修持篇64 生西可持观音圣号8
一心念佛,无事不办。而观音慈悲寻声救苦,当此极苦之时,令念观音,较彼令念佛,尤易生信。以佛之威神,人多不知。经中于救苦救难之事,绝少发挥。观音救苦救难之事,则大乘经中屡屡发挥。如法华经普门品,楞严经第二十五观音耳根圆通章,华严经善财参观音章 (第二十八参) ,大悲经则专说大悲咒及观音救苦之事,悲华经说观音因地发愿救苦之事,其他经中说者甚多。因此因缘,世无不知观音救苦救难者。当此大劫,令上等人 (乃上等智识) 念佛则易。下等人(乃下等智识) 以经中未曾说及,或不生信,故令念观音也。汝何可以佛与菩萨果位神通等较量乎。须知观音与我世界有大因缘。乃于无量劫前,久已成佛,号正法明。但以慈悲心重,不离寂光 (乃佛住处) ,垂形九界,以行救济耳。况示迹为阿弥陀佛法王子。如民众欲求皇帝恩泽,即向太子求耳。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,亦可满愿。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,非有二义也。 — 文钞三编·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…全文
净业修持篇63 生西可持观音圣号7
阿弥陀佛四十八愿,岂有不救苦厄之事。观音菩萨随机示导,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。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,何得此种死执著。果如是,则佛也不足为佛,菩萨也不足为菩萨矣。生西当以信愿为本,若遇危险念观音,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。或只专一念弥陀,有苦厄亦必解脱。古书所载,难更仆数。今于尘劳中则事事圆通,于修持中则事事死执,不当圆通而妄圆通,不当执著而死执著,此苦海之所以长沸,轮回所以无息也。作此见者,直同小儿,如是之人,何足与议。 — 文钞三编·复如岑师代友人问书 …全文
净业修持篇62 生西可持观音圣号6
念观音求生西方,有何不可。不观楞严云,求妻得妻,求子得子,求富贵得富贵,求长寿得长寿,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。大涅槃乃成佛所证之理体,是究竟成佛尚可得,况往生西方乎。且观音与弥陀,同为一度众生事,有何分别。然亦须于朝暮念佛,方为事理圆融。不观大悲经观音令礼拜持咒者,先念弥陀名号乎。 — 文钞三编·复传度和尚书 …全文
净业修持篇61 生西可持观音圣号5
念佛也好,念观音也好,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。光以末劫苦重,观音悲深,故每令人兼念,以期速获慈护也。然念佛亦非无感通,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。专兼均可,佛亦曾令人念,故知了无妨碍也。若念弥陀求生西方,又念药师求生东方,则不可。弥陀,观音,同是一事。而观音悲深愿重,故当兼念,以期速得感通也。所有闲议论,均用不著。古人云,遵其所闻,行其所知,此二句,乃真实修持之龟鉴也。观音乃过去古佛,为弥陀辅弼。念观音求生西方,亦可如愿,有何不可。念观音,地藏,弥陀等功德之校量,乃令人发决定念佛心,不可有游移之念而已。若死执其语,不会其意,则成佛怨矣。 — 文钞续编·复念佛居士书 …全文
净业修持篇60 生西可持观音圣号4
真念佛人,专一念佛,成佛尚有余裕。修行固以专一为贵也。真念佛人兼念观音,亦可为念佛之助。何以故,佛度众生,尚须观音相辅而行。况吾人上求下化,兼念观音,岂有不可之理乎。 — 文钞三编·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…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