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業修持篇122 嚴持淨戒1
五戒,無論受與不受,皆當嚴持。以前之殺盜淫妄四條,名為性戒,即不聞戒名之人,犯之亦有罪過。而受戒者犯之,則成兩重,於本罪外,又加一犯戒罪過。故曰,一切人皆須嚴持。飲酒,名遮戒,未受戒,飲無罪。受戒後飲,只一犯戒罪耳。 — 文鈔續編·復張純一居士書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11 法照國師親蒙授記
按高僧傳三集,法照大師傳雲。大師於大歷二年,棲止衡州雲峰寺,屢於粥鉢中,現聖境,不知是何名山。有曾至五台者,言必是五台。後遂往謁。大歷五年,到五台縣,遙見白光,循光往尋,至大聖竹林寺。師入寺,至講堂,見文殊在西,普賢在東,據師子座,說深妙法。師禮二聖,問言,末代凡夫,去聖時遙,知識轉劣,垢障尤深,佛性無由顯現。佛法浩瀚,未審修行於何法門,最為其要。唯願大聖,斷我疑網。文殊報言,汝今念佛,今正是時。諸修行門,無過念佛,供養三寶,福慧雙修。此之二門,最為徑要。所以者何。我於過去,因觀佛故,因念佛故,因供養故,今得一切種智。故知念佛,諸法之王。汝當常念無上法王,令無休息。師又問,當雲何念。文殊言,此世界西,有阿彌陀佛。彼佛願力,不可思議。汝當繼念,令無間斷,命終之後,決定往生,永不退轉。說是語已,時二大聖,各舒金手,摩師頂,為授記莂,汝以念佛故,不久證無上正等菩提。若善男女等,願疾成佛者,無過念佛,則能速證無上菩提。語已,時二大聖,互說伽陀。師聞已,歡喜踴躍,疑網悉除。此系法照大師,親到竹林聖寺,蒙二大聖所開示者。 — 文鈔續編·致廣慧和尚書(民國二十九年正月)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06 淨行人之警鑒
黃後覺之現象,頗與學佛之人有大利益。無論彼之究竟是往生,是墮落,且不必論。果念佛人,知彼臨終之現象,決不敢浮游從事於了生死一法也。觀彼之行跡,似乎至誠。觀彼臨終所現之景象,蓋平日未曾認真從心地上用功,並從前或有慳於財,而致人喪命,或慳於言,而致人喪命等業之所致也 (慳於言,致人喪命者,如自知有寇,並知可避之處,以心無慈悲,樂人得禍,故不肯說。此事此心,極犯天地鬼神之怒。故致臨終前不能言,而且惡聞念佛等相) 。然以現一時不死之象,及助念人去,未久則死,此與慳財慳言誤人性命,完全相同。雖不墮餓鬼,而其氣分,乃是餓鬼之氣分也。彼雲往生者,據易子駿之咒力。咒力固不可思議,若業力重者,亦不易得其益也。是知已生西方,或有其事,既無證據,不應妄斷也。有雲,已入餓鬼道者,據彼所說,及所現象,似可據也。然彼或由自己心中懺悔,或由諸人,及兒女之誠懇,遂得減輕,不至直墮餓鬼耳。為今之計,必須其兒女,並各眷屬,念彼之苦,同發自利利人之心,為彼念佛,求佛垂慈,接引往生。則誠懇果到,往生即可預斷。以父子天性相關,佛心有感即應。彼眷屬若泛泛悠悠從事,則便難以消業障而蒙接引也。千鈞一髮,關係極重。凡念佛人,各須務實克己習氣,與人方便。凡可說者,雖與我有仇,亦須為說,令其趨吉而避凶,離苦而得樂。平時侃侃鑿鑿,與人說因果報應,生死輪回,並念佛了生死之道,與教兒女,立太平之基。心如弦直,語無模稜。居心可以質鬼神,作事決不昧天理。若到臨終,決無此種可憐可憫之現象。如是,則黃後覺便是諸人之接引導師也。諸人既因彼而將來可得巨益,彼亦將仗諸人之心力,而滅罪往生也。光此語,非首鼠兩附者,乃決定不欺之定論也。若不以為然,則請向高明法師,及大神通聖人問之。 — 文鈔續編·復楊德觀居士書(民國二十年)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02 臨終勸誡
汝已七十多歲,不久就要死了。現在就要把一切事,通安頓好。心裡頭除過念佛外,別無一件事掛牽,則臨終時,方可無掛無礙。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,看不開,則臨命終時,所有貪戀衣服,首飾,房屋,子孫之心,通通現前,如何能夠往生西方。既不能生西方,則汝一生守節念佛,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,完全成了福報了。汝現在尚無智慧,雖常精勤念佛,心中尚不決定求生西方。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,決定被福所迷,便要造諸惡業。既造惡業,必定就要墮於地獄,餓鬼,畜生中受苦了。此種大苦,皆是現世念佛,不知決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。光憐憫汝,恐汝後來或成此種景況,故預為汝設法。汝若肯依我所說,就不會因福得禍。現在雖很強健,就要做就要死了想。凡現在要穿的衣服,留到穿。凡綢緞皮襖等貴重衣服,均分與孫媳等。首飾,臂釧,耳墜及金,銀,翡翠等,通通救濟災民,以此功德,回嚮往生。若心中見識小,捨不得賑災,亦須分與女兒,孫媳,孫女等。自己身邊,決不可留此種令人起貪戀的東西。所有存款,為防養老者,亦須交與孫子。即田地契志等,亦須交代的乾乾淨淨。汝心裡除念佛外,不使有一點別的念頭。連汝這個身子,也不預計死後作怎麼樣安頓。連孫子重孫等,都要當做素不相識之人,不管他們長長短短。只管念我的佛,一心盼著佛來接引我往生西方。汝能照我所說的做,一切事通通放下,到了臨命終時,自然感佛親垂接引,往生西方。若是仍舊貪戀一切好東西,及銀錢,地畝,房屋,首飾,衣服,及女兒,孫,曾等,則萬萬也不會生西方了。西方既不生,則下世決有痴福可享。因享福而造業,定規一氣不來,墮落三途。由惡業障蔽故,心識不明,縱有活佛來救汝,也救不得了,豈不可憐可憫乎哉。願汝信我所說,則實為莫大之幸。 — 文鈔續編·示周余志蓮女居士法語(民二十年)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99 病中開示
人生在世,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。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,唯有放下萬緣,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。若氣促,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。一心求佛慈悲,接引你往生西方。除此一念外,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。亦不可望病速好,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。有此種想念,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,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。你要曉得,天地父母,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回,唯有阿彌陀佛,能令你出生死輪回。你若肯放下一切,一心念佛,若世壽未盡,就會速好。若世壽已盡,即往生西方。然不可求病速愈,只可求速往生。求病癒,若壽盡,便不得往生。求往生,若壽未盡,則速得痊癒。往生西方,好處說不盡,較彼生到天上,做天帝天王,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。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,有怕死的心,就不得往生了。我們在世間,猶如蛆在糞坑里,囚在監牢里,苦得了不得。往生西方,如出糞坑監牢,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,何可怕死。若一有怕死的心,便永遠在生死輪回中受苦,永無出苦的時期了。你若能出聲念,則小聲念。不能出聲念,則心裡默念。耳朵聽別人念,心中亦如此念。又眼睛望著阿彌陀佛 (即室中所供的佛) ,心中想著阿彌陀佛。有別種念起,當自責曰,我要仗佛力生西方,何可起此種念頭,壞我大事。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,決定會往生西方,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。永劫常受快樂,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,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。倘心中起煩惱時,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,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,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回之苦。我而今曉得他是要害我的,我偏不隨他轉。除過念佛外,一事也不念他。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,蒙佛接引,直下往生矣。好記我語,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。 — 文鈔續編·示華權師病中法語 …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