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業修持篇23 正行助行5
終日終年終身念佛之人,豈可於佛,不行禮敬。十大願王,禮敬居首。座下一切可以不,禮佛決不可以不。若不禮佛,便難感通。何以故,以身圖安逸,心之誠亦末由必致其極也。善導專修,身業專禮,口業專稱,意業專念。念至其極,則心佛外佛,一如不二。其證道也,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也。 — 增廣文鈔·復法海大師書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22 正行助行4
實相念佛,乃一代時教,一切法門,通途妙行。如台宗止觀,禪宗參究向上等皆是。所謂念自性天真之佛也。楞嚴一經,實為念實相佛之最切要法。然又為持名念佛,決志求生極樂,無上大教……二十五圓通。除勢至圓通,正屬持名,兼餘三種念佛之外。餘者總為念實相佛法門……如是念實相佛,說之似易。修之證之,實為難中之難。非再來大士,孰能即生親證。以此之難,固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勸贊。了此而猶欲仗自力以斷惑證真,複本心性。不肯生信發願,執持佛號,求生西方者,無有是處。以實相遍一切法。持名一法,乃即事即理,即淺即深,即修即性,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也。於持名識其當體實相,則其益宏深。外持名而專修實相,萬中亦難得一二實證者。 — 增廣文鈔·復吳希真居士書二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21 正行助行3
修行用功,固宜專精。然凡夫妄想紛飛,若不加經咒之助,或致悠忽懈怠。倘能如喪考妣,如救頭然之痛切。則於一行三昧,實為最善。若以悠忽當之,久或懈惰放廢,固不如兼持經咒為有把握。汝祈我決,我與汝說其所以,汝可自決。總之生死心切,誠敬肫zhūn摯,則專兼均可。否則專落悠忽,兼落紛繁。良以根本不真切,故致一切皆難得利益矣。 — 文鈔三編·開示五則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20 正行助行2
一句佛號,包括一大藏教,罄qìng無不盡。修淨業者,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。譬如順水揚帆,則更為易到。亦如吃飯,但吃一飯,亦可充飢。兼具各蔬,亦非不可。能專念佛,不持咒,則可。若專念佛,破持咒,則不可。況往生咒,系淨土法門之助行乎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…全文
淨業修持篇19 正行助行1
凡修行人,必須以念佛為正行。以持咒誦經,及作種種利益事,為助行。正助合行,則如順水揚帆。在此生死苦海,速得入於薩婆若海矣。若不生信發願,求生西方。泛泛然念佛持咒等,皆只為來生福報而已。淨土法門,徹上徹下。將墮阿鼻者,念佛尚得往生。已證等覺者,尚須迴向往生西方,以期圓滿佛果。切勿以密宗有現身成佛之義,遂將往生西方置之不論,則其失大矣。 …… 念佛之人,各隨己分。專念佛號亦好。兼誦經咒,並廣修萬行,亦好。但不可了無統緒。必須以念佛為主,為正行,餘皆為賓,為助行,則善矣。否則如一屋散錢,皆不上串,不得受用。又如入海無指南針,無所適從矣。所供佛菩薩像,畫者雕者皆可。但須以此像作真佛視,自然得福得慧。若仍作紙木等視,則必至折福折壽矣。 — 文鈔三編·復沈授人居士書 …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