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彌陀,亦可作恃怙。念觀音,亦可得往生西方。但取其誠則有感,何竟作此種崖板會計乎。觀音,是彌陀法王子,輔弼彌陀,度脫眾生,是一家事,不是各別門庭。
— 文鈔續編·復殷德增居士書
念阿彌陀佛,也可以作為恃怙,念觀音菩薩,也可以往生西方。只取他的至誠心,就會有感應,為何竟然作這種崖板的領會顧慮呢?觀音菩薩,是阿彌陀佛的法王子,輔弼阿彌陀佛,度脫眾生,這是一家的事務,不是各自有別的門庭。
念彌陀,亦可作恃怙。念觀音,亦可得往生西方。但取其誠則有感,何竟作此種崖板會計乎。觀音,是彌陀法王子,輔弼彌陀,度脫眾生,是一家事,不是各別門庭。
— 文鈔續編·復殷德增居士書
念阿彌陀佛,也可以作為恃怙,念觀音菩薩,也可以往生西方。只取他的至誠心,就會有感應,為何竟然作這種崖板的領會顧慮呢?觀音菩薩,是阿彌陀佛的法王子,輔弼阿彌陀佛,度脫眾生,這是一家的事務,不是各自有別的門庭。